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公元前256年,都城洛邑沦陷,周赧王病逝,东周灭亡。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快了统一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
经过多年的征战,从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至公元前221年灭齐,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扩展资料:
1、东周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周王城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东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
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2、秦并两周
战国时,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西周初年营建雒邑时,共修建了两座城。西边的方十七里,叫王城,东边的小些,叫成周。
战国时,由于王室内部争权和分封,先后出现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巩邑(今河南巩县)为都城的东周公,真正天子的周显王寄居于东周公治下。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登封西南)二地,斩首四万。西周君联合诸侯军队出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攻秦,以隔断秦与阳城的通道。
秦昭王于是发兵攻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将其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西周国灭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相邦吕不韦带兵灭东周公。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开了秦国统一战争的序幕。楚国避秦军威势,迁都于陈,诗人屈原痛感国家沦亡,投汨罗江自尽。
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就是与远方国家结盟,集中力量先打败邻近的国家,再逐步兼并其它各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