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位火炬手点燃“雪花”主火炬研制团队利用悬挂在威亚上的执行机构和地面装置的流畅配合,完成主火炬在40米高空的360度旋转,实现了“火”与“舞”的完美融合。与以往熊熊燃烧的火炬相比,这次“点燃主火炬”没有引燃过程,这种点火方式是百余年奥运历史上的首创,让主火炬比以往节省了99.9%的能量,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2、颜色控制试验火焰先染色,再塑形。燃烧管在火炬顶部弯成一道“山”型的弧线,沿着弧线设计有不同间距及孔径的喷孔,氢气从孔中溢出点燃,结合手持火炬外壳的曲面导流形成特定的火焰造型。
3、“飞扬”火炬外观最后一棒“飞扬”火炬与其他手持火炬大不相同。它有两套燃烧系统:一套系统是手持火炬的氢燃烧系统,由内部氢气瓶供气,负责完成火炬传递动作;另一套系统与鸟巢体育场上方的执行机构相连,用于开幕式主火炬表演。
4、最后一棒“飞扬”火炬燃烧系统是火炬的核心技术,按照先突破局部关键技术,再推进分系统研发的思路,研制团队将燃垩埃室息烧系统分燃烧装置和燃料供应系统两大部分:燃烧装置负责形成稳定的火焰,燃料供应系统负责储存并供应氢气。燃料供应系统是另一个难点。主火炬的氢燃料存放在35兆帕储氢罐中,氢气从储氢罐中流出,经减压阀由高压转为接近常压,可供主火炬至少燃烧8小时。主火炬储氢罐的压力是大气压的350倍,相同难度的减压技术在火箭发动机上都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