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零售未老先衰的品类管理现在的零售管理创新,很多集中在了营销手段方面,对传统零售很核心的品类管理方面的管理创新并不多,似乎有意无意的大家在回避这个题目。想要跳过零售行业的一些繁琐的基本功,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实体零售之所以生机勃勃,就是因为有几代人不断的摸索、积累,形成的体系化的管理体系。这是电商难以模仿的,也是我们实体零售最坚固的一块阵地。我们发现国内零售企业跟国外的企业,有个很大的差别。国外在商品管理、品类管理方面做的比我们扎实的多。这里面包括很多点我没没有管理的,另外还有一些虽然都在管理,但是细致化程度有很大差异。

2、我们先来看几个问题:1、选择销售哪些商品的原则是什么?哪个好卖买哪个?哪个利润高卖哪个?哪个供商支持大卖哪个?品类结构缺哪个卖哪个?2、品类结构既定的前提下,搭配衔接,陈列上架如何管理?总部指导?门店自由发挥?交给供商?总部棚割图?3、商品结构调整、陈列调整后效果如何评估、跟进?4、如何监督门店,持续、彻底的执行总部的商品规划落地?零售行业是个体系化要求很强、实操性很强的行业,没有自顶向下彻底的执行力是不行的!而目前,这正是我们欠缺的,成了我们效率提高的软肋!我们的高层觉悟很快、反应很快,但是我们的执行层的不给力,导致尾巴拖的太长。

3、这里不是要讲品类管理,只是要说明一个现象。伴随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品类管理的理念也进入了中国。但是这么多年,国内零售企业都是在学习他们的商品结构树,很少有企业学习他的管理精髓,以致于开发出自己企业的,更好的商品结构。大多数都是在拿来的商品结构上做调整,很多都是行业内的咨询老师在帮助大家拷贝。为什么说他未老先衰呢,主要是这个概念引入的很早,但是落地不好,导致很多老板认为这是过时的东西,没有什么效果跟价值。现在行业内都把重点放在了顾客研究,顾客需求开发上,我们也非常认可这个做法。这里想说的是,这不是新鲜事物,只是国内零售发展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视零售本质。品类管理本身就是以消费者研究作为出发点的。你会发现只有坚持做好品类管理的零售企业才能不断创新、不会轻易被竞争对手打败。品类是一个体系活,只是强调其中某个环节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不把基本功捡起来,后续竞争越来越被动
